本系列文章主要是总结李笑来新生大学的元学习课内容,并补充自己的感想。
如何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里引用李笑来的话,意思就是说先学会如何学习之后再来学习。顺便补充下,如何学习的至少,笑来称之为元知识,挺有意思的一个概念。
学习过程(主要针对类似编程这类技能)的三个要点:
- 拼图理论
- 成就感
- 重复训练
拼图理论是指我们需要把学习的过程,比如学习编程当成拼图,而不是登山,如果像登山那样可能大部分人都只能做到从入门到放弃了。
学习过程应该像拼图一样,先拼好边界,然后慢慢一点点把图画拼起来,同时把学习当成拼图,从心理上来说,我们肯定觉得没有登山累吧;
拼好一个作品后,自然就该到下一个环节了,对,就是要收获成就感。
成就感 如何获得成就感呢?想想我们一般完成一件我们自己觉得不得了的事情(或者自己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做到事情,这种情况其实完成我们就会有成就感了)会怎么做吧。
告诉好朋友,然后好朋友再一番赞赏,这成就感杠杠滴,动力瞬间就有了,有木有。学习最好的情况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重复训练为啥要重复训练呢,其实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吧,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都是需要一万个小时积累的。
其中就包含大量的重复训练。当然这个理论我觉得大多数场景都是适用。
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这个重复训练,我个人认为是刻意训练,而不简单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
这里举个栗子,泰格伍兹打高尔夫球这么厉害,他的秘诀在哪呢?有人观察发现,他挥杆的动作都是刻意训练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每一次挥杆都是刻意的,不是自动完全的,因此他完全可以做到在挥杆的过程中停下。
这样说可能大家觉得很容易,其实那些熟练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他们练熟练之后,挥杆是自动的,不刻意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根本停不下来!
我想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其中的差别了。其实我们很多事情做熟练了之后也会进入那种状态,就是感觉不用动脑的状态。这种状态好不好呢,当然要看做什么,
如果是某项技能达到这种状态,我们不刻意练习,估计进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如何学习编程
对于0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可以记住一个简单公式
- 搞清楚输入是什么
- 搞清楚输出是什么
- 想办法让这个事情可以重复,过程中自然会想到要是遇到A,会怎么怎么做;遇到B,要怎么怎么做
联系前面说的如何学习,那么学习编程刚开始其实就需要我们快速把一个小作品像拼图一样拼出来,然后去收获成就感;
然后不断去重复上面所说的三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个人教训
之所以参加元知识课程,我主要就是想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呢关于编程,其实我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依然是个初级程序猿。
其实当时我也看了很多教材或者教程,但是有个问题,我很懒,以为看懂了就懂了,然后代码也不去敲。
就用这样子的方法去学了好几门编程语言,然而到现在才发现自己能比较熟练掌握的就一门自己经常用的。
原因何在?其实就是我没有去实践,看懂了就认为自己懂了,这其实离会编程还有非常远的距离,只有你亲自去敲了,遇到错误了,
然后把这些错误解决了,你才会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里有坑。
所以,结合上面元课程中提到的方法,我再补充两点或者是换种说法:
- 一定要多实践,就像网上有人说的,看百遍千遍,不如自己手敲一遍
- 学到的东西尽量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哪怕是个很小的项目,要不然真的很快就忘了
真的是知易行难啊!
关于拖延症
我也是一个拖延症重症患者啊,据说拖延症大多要么是因为害怕失败,或者是过于追求完美。其实我自己,就是想太多,总是想把一切都计划好,等计划好之后,
执行力没上去,然后没按计划执行,很打击信心,所以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就变成重度拖延症患者了。
其实最关键的是要开始去做,on the way的状态就好。不要成天空想,不要想着天天玩着,突然醒来一天,自己就变成行业大牛了;但同时呢,自己行动的每一步也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当是玩玩啦。编程其实还是很酷很好玩哒,不信,不信试试啊O(∩_∩)O~